《寫給中國人的健康百歲書——健康長壽專家共識》是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依托自身多學科、交叉學科優勢,邀請國內頂尖人口學、老年學、經濟學、社會學、老年醫學、中醫學、心理學、地理學等領域專家,從整體觀、哲學觀、辨證觀出發,對健康長壽進行了多層面、多方位、綜合性的系統研究。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名譽會長顧秀蓮給本書作的序《健康長壽是人民的幸福追求》。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的《健康長壽專家共識》出版問世,這是一件令人非常高興的事情。自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以來,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作為國家一級社會組織,積極主動參與到健康中國建設的國家有關系列活動之中。這部專著的出版就是體現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責任感、使命感以及多學科融合研究水平的重要成果。 健康長壽是人類社會永恒的追求。但在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國家中,健康長壽具有不同的內涵。從我們國家歷史發展來看,健康長壽始終超越人口學的壽命含義而與政治清明、國家發展有機融合。在傳統社會,健康長壽被視為國泰民安的重要標志 ;而在當前的新時代,健康長壽經歷了從長壽到健康長壽的轉型,從個體目標到社會發展目標的轉型,成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最重要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全民健康的重要論述——“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等——就是對這種內涵和轉型的最好說明。人口的健康長壽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 社會對健康發展的推進又是人口健康長壽的決定性保障。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 老年人口成為高危群體,既是易感群體,又是高死亡率群體。某些國家在防疫資源緊缺的情況下,竟放棄對患病高齡老人的搶救,而在我們國家,對高齡老年人的救治始終遵循不放棄、不松勁、不惜代價的原則。因此,實現健康長壽,固然有基因等生物學要素,有生活方式等社會學要素,有環境的地理學要素,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將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始終放在第一位的國家與政府。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時無刻不將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作為執政的理念,這正是我國人民實現健康長壽、永葆健康長壽的體制優勢和無可替代的條件。 健康與每一個人密切相關。健康長壽是每一個人的不懈追求,要求每一個人不懈地努力,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特別是老有所學和老有所為是實現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老干部群體是一個重要人口群體,既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 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黨中央高度重視老干部工作,充分肯定老干部的價值和作用。一方面鼓勵老干部繼續為建設富強文明繁榮和諧的中國貢獻力量,活到老,學到老,有為到老,另一方面希望老干部在老有所為、為國家發展做有益事情中實現健康長壽,與國家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融為一體。 健康長壽是一個大的題目,需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健康長壽專家共識》從主要命題、專家論述、學科闡釋、指標體系、國外學者論述、百歲老人經驗等幾個部分提供了一個對健康長壽的系統而全面的理論闡釋和生活指導,豐富了健康長壽研究,提升了健康長壽研究的水平,形成了一些具有創新價值的觀點。 隨著時代發展和新的老齡群體的接續和更替,對健康長壽的認識和內涵也會發生變化。希望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能夠以此為基礎,對健康長壽問題的研究持續下去,為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更多的貢獻!